今天为大家盘点无锡地区重点高中的高考情况,来看看孩子所在的高中达本率怎么样!
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创办于1993年8月,每年的中考总平均分一直稳居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第一,历年的中考状元也多为大桥毕业生;1996年建立高中以后,初、高中教学质量齐头并进,近五年的高考总平均分连续位居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第一,一本进线率95%以上,二本进线率100%。
2017年高考文科均分371.24分,高出本一线38分,本一进线率达100%。理科均分370.28分,高出本一线39分,本一进线率达99%。
江苏省天一中学
江苏省天一中学创办于1946年,1978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16所重点中学之一,1990年被省教委确认为“江苏省首批合格重点高中”。学校连续5年成为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校、清华大学“领军计划”学校,学校还是北大、清华、复旦、南大、中科大等著名高校的优秀生源基地。
2017年小高考4A199人,本一达线率92.3%,本二达线率100%;理科江苏前10名天一2人,江苏前25名天一4人;文科,江苏前5名天一2人,江苏前10名天一3人;全校400分以上的考生36人,达到清华北大预估线的考生20人。另外,2017年高考无锡市理科状元张洗月也来自天一中学。
无锡市第一中学
无锡市第一中学创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前身为无锡县立初等工业学堂,陶守恒为首任校长。解放后,学校正式定名为无锡市中学、无锡市第一中学,并于1953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1998年被评为首批国标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
2017年小高考4A107人,一本达线率82.2%,二本达线率100%。其中,成志班本一达线率99%(理科成志班本一达线率100%,均分超重点本科线50分,文科成志班均分超重点本科线32分)。进入全省前100名的有4位同学(理科3人,文科1人),吴钟灵同学以417分位列全省第27名。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学校肇建于1907年,前身为私立匡村学校,1952年更名为“无锡县中学”,1997年启用现名。学校系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校,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省首批九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之一,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
2017年小高考4A人数160+,一本达线率91.3%,本二达线率100%;多个班级本一率达100%,理科基地班本一率均达100%,文科基地班本一率为99%;达北大清华预估线超10人,达南京大学预估线超70人,达C9预估线超130人;理科进入省前40名2人,文科进入省前100名6人。
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学校于1960年经审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85年由江苏省招办审定为可向全国高等院校推荐免试保送生的重点中学;1991年经江苏省教委验收,确认为“江苏省合格重点中学”;1999年接受并通过江苏省教委“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2004年评定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2017年小高考4A78人,一本达线率72.9%,二本达线率99.7%。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创办于1918年秋,是无锡地区最早实施新式教育的完全中学。1980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8年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2004年评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17年小高考4A58人,本一达线率71.2%,本二达线率99.5%;理科双语班本一进线率96.5%,全校本一达线率71.2%,本二达线率99.5%。文理科各有5名学生进入全省前1000名!其中,高三(1)班1位同学398分,3位同学397分,1位同学394分。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于2000年由市中山高中和市三中两所历史悠久的老校合并组建。2001年5月建成省重点中学,2006年7月晋升省四星级高中。
2017年本一达线率40%,本二达线率98.3%;强化班本一进线率突破85.7%。本二进线率达98.3%,全年级七个班中有4个班本二进线率达100%。艺术类本科进线率100%。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
无锡市第一女中建校于1912年,1968年停办。解放前学校就有良好的办学声誉,当时社会评价:女中风气醇厚,学生相互砥砺学行,毕业后均能自立于社会。2006年4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决定复校。5月,无锡一女中校友、中科院院士杨芙清教授受聘任学校的名誉校长。
2017年高考本一达线率在30%以上,本二达线率95.8%;理科创新班,本一达线率75%,本二达线率100%。
总得来说,2017年高考无锡地区整体的情况都很不错,理科前26名中无锡占了5个,文科前26名中无锡占了6个。
对于上述的一些学生来说,高分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权,不管是院校还是专业。如果说分数高低决定人生选择空间的大小,那么高考志愿则决定了人生发展的方向,志愿填报无疑就是一次至关重要的人生抉择。高分者不能忽视志愿填报的重要的,成绩一般的考生更要抓住这次机会,尽最大的努力匹配出心仪的大学和专业。
通常家长会更关注孩子的成绩和状态,做足一切学习、生活保障工作,却往往忽略了志愿填报。有的考生和家长甚至只是在填报志愿的那短短一周中才去了解如何填报,更别提详细了解上千所高校和500多个专业,并根据孩子的成绩、特点和优势,用纷繁复杂的高校录取规则和政策匹配出心仪的大学和专业了。
“高考考学生,志愿考家长”,家长应该现在就行动起来,让“分数早入册,志愿早定位”,这样才能不消耗掉孩子苦读拼搏换来的分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