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解读
从各高校整体入围情况来看,2025年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在上海的入围分数线最低, 为542分。最高是南开大学的化学专业,分数为665分(该分数为加权计算后分数)。
北京大学在上海理科类专业分数为606分,清华大学在上海理科类专业分数线604分,文科分数线暂未收集到,欢迎各位考生和家长留言补充~
注意:上海市高考成绩满分为660分,新高三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开学摸底考的成绩,结合强基入围分数线、招生名额来判断自己可以报考哪些强基院校,提前做好准备!
2025年,全国28所高校在上海招生,以下是具体入围分数线:
上海2025年28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及入围分数线汇总 | ||||
学校 | 专业组/专业 | 选科 | 入围比 | 入围分数线 |
北京大学 | I组: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力学类、生物科学类、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 | 理科类:物理+化学文科类:不限 | 6倍 | 606 |
11组:历史学类、考古学、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 | 不限 | 6倍 | 暂未收集到 | |
清华大学 | 理科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化学生物学、理论与应用力学 | 物理+化学 | 6倍 | 604 |
文科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类 | 不限 | 6倍 | 暂未收集到 | |
中山大学 | 哲学 | 不限 | 5倍 | 550 |
生物科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567 | |
四川大学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 | 不限 | 4倍 | 548 |
华中科技大学 | 物理学电子科学 | 物理+化学 | 6倍 | 579 |
山东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不限 | 5倍 | 546 |
中南大学 | 应用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553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558 | |
北京理工大学 | 应用物理学(物理培养方案) | 物理+化学 | 4倍 | 593.8 |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机电培养方案) | 物理+化学 | 4倍 | 609.6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物理+化学 | 4倍 | 590.2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航天材料高分子材料方向 | 物理+化学 | 4倍 | 623 |
数学类 | 物理+化学 | 4倍 | 620.6 | |
应用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4倍 | 612.6 | |
智能装备与系统 | 物理+化学 | 4倍 | 630.6 | |
南开大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6倍 | 665 |
生物科学 | 物理+化学 | 6倍 | 625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化学 | 6倍 | 646 | |
大连理工大学 | 生物工程 | 物理+化学 | 4倍 | 542 |
中国海洋大学 | 海洋技术 | 物理+化学 | 3倍 | 600.6 |
武汉大学 | 哲学 | 历史+不限 | 5倍 | 未公布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 历史+不限 | 5倍 | ||
历史学 | 历史+不限 | 5倍 | ||
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化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生物科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基础医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地球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数学研究与应用) | 物理+化学 | 5倍 | ||
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华东师范大学 | 理科组: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科学 | 物理+化学 | 4倍 | 未公布 |
文科组: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 | 不限 | 4倍 | ||
天津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未公布 |
应用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应用化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生物科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工程力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合成生物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物理+化学 | 5倍 | ||
湖南大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4倍 | 未公布 |
应用化学 | 物理+化学 | 4倍 | 未公布 | |
化学生物学 | 物理+化学 | 4倍 | 未公布 | |
上海交通大学 | I组(校测笔试科目:数学、物理)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 | 物理+化学 | 4倍 | 无入围线 |
Ⅱ组(校测笔试科目:数学、物理)包含: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 物理+化学 | 4倍 | ||
Ⅲ组(校测笔试科目:数学、化学)包含: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医学科学 | 物理+化学 | 4倍 | ||
复旦大学 | 中压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 | 不限 | 3倍 | |
历史学 | 不限 | 3倍 | ||
哲学类 | 不限 | 3倍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化学 | 3倍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化学 | 3倍 | ||
物理学类 | 物理+化学 | 3倍 | ||
化学类 | 物理+化学 | 3倍 | ||
生物科学类 | 物理+化学 | 3倍 | ||
基础医学 | 物理+化学 | 3倍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化学类(含化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物理+化学 | 5倍 | ||
力学类(含理论与应用力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核工程类(含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程物理) | 物理+化学 | 5倍 | ||
地球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浙江大学 | Ⅲ组:化学、生物工程 | 物理+化学 | 5倍 | |
南京大学 | 古文字 | 不限 | 3倍 | |
中国人民大学 | A组:数据计算及应用 | 物理+化学 | 4倍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应用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化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物理+化学 | 5倍 | ||
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 | 物理+化学 | 5倍 | ||
测控技术与仪器(量子信息) | 物理+化学 | 5倍 | ||
西安交通大学 |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专业) | 物理+化学 | 5倍 | |
同济大学 | 专业组1: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海洋科学与技术 | 物理+化学 | 4倍 | |
专业组2:应用化学、生物技术 | 物理+化学 | 4倍 | ||
厦门大学 | 数学类 | 物理+化学 | 3倍 | |
物理学类 | 物理+化学 | 3倍 | ||
化学类 | 物理+化学 | 3倍 | ||
生物科学类 | 物理+化学 | 3倍 | ||
海洋科学 | 物理+化学 | 3倍 | ||
药学 | 物理+化学 | 3倍 | ||
历史学 | 不限 | 3倍 | ||
哲学 | 不限 | 3倍 | ||
东南大学 | 哲学 | 不限 | 4倍 | |
数学类 | 物理+化学 | 4倍 | ||
物理学类 | 物理+化学 | 4倍 | ||
化学 | 物理+化学 | 4倍 | ||
兰州大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6倍 | |
备注:部分院校为高考出分前校测院校,报名即入围无入围分数线。标红院校为入围成绩加权计算分数,以上数据源自网络/考生反馈。 |
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9所院校根据高考成绩加权,所以入围分数线并不等于高考成绩。
③以上强基入围分数线不包含竞赛金银牌破格入围考生,和大部分单科“小破格”入围考生。
④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未公布强基入围分数线,北师大、中国农大、中央民大、电子科大、重大、吉大、东北大学、西工大、西北农林、华南理工、国防科大11校在上海地区没有招生计划。
上海2025年各院校强基招生计划数据
今年,各高校强基在上海市招生计划总数人约为280人,较去年增长51人。清华招生45人、北大招生40人、上交大、复旦均招生35人;华东师范大学招收22人、同济大学招收18人。
其中,复旦、上交、同济、华东师大4校均为上海地区院校,在本地的招生人数最多,总计110人,占总招生计划人数的39%左右,39校中有28校在上海进行招生,其余11校今年在上海地区没有招生计划,提醒2026届考生看清目标院校是否在自己所在地区进行招生,不要盲目报考!
以下是各高校招生计划数据,非官方统计,仅供参考:
院校名称 | 强基专业(类) | 科目要求 | 招生计划 | 共计 |
北京大学 | 数学类 | 物和化 | 35 | 40 |
物理学类 | ||||
化学类 | ||||
力学类 | ||||
生物科学类 | ||||
历史学类 | 不限 | |||
考古学 | ||||
哲学类 | ||||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 | ||||
历史学类 | 不限 | 5 | ||
考古学 | ||||
哲学类 | ||||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 | ||||
清华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和化 | 40 | 45 |
物理学 | ||||
化学 | ||||
生物科学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数理基础学科 | ||||
化学生物学 | ||||
理论与应用力学 | ||||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方向 | 不限 | 5 | ||
历史学类 | ||||
哲学类 | ||||
复旦大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古文字学) | 不限 | 10 | 35 |
历史学 | ||||
哲学类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和化 | 1 | ||
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科学 | 2 | |||
物理学类(物理学、电子科学、核物理、地 | 8 | |||
化学类(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学) | 6 |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4 | |||
基础医学 | 4 | |||
上海交通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和化 | 15 | 35 |
物理学 | ||||
生物医学工程 | ||||
工程力学 | 11 |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
化学 | 9 | |||
生物科学 | ||||
生物医学科学 | ||||
同济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和化 | 4 | 18 |
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 | 4 | |||
应用物理学 | 3 | |||
工程力学 | 2 | |||
海洋科学与技术 | 1 | |||
应用化学 | 2 | |||
生物技术 | 2 | |||
浙江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和化 | 2 | 7 |
物理学 | 1 | |||
工程力学 | 1 | |||
基础医学 | 1 | |||
历史学 | 不限 | 1 | ||
哲学 | 1 | |||
南京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 | 物和化 | 1 | 2 |
化学 | 1 | |||
中国科大 | 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 | 物和化 | 1 | 3 |
化学类(含化学) | 1 | |||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
力学类(含理论与应用力学 | ||||
核工程类(含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程物理 | ||||
地球物理学 | ||||
量子信息科学 | 1 | |||
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 ||||
北京航大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和化 | 2 | 5 |
应用物理学 | 1 | |||
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 | 1 | |||
应用物理学(空间科学) | 1 | |||
北京理工 | 应用物理学(物理培养方案) | 物和化 | 2 | 7 |
智能无人系统技术(机电培养方案) | 2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3 | |||
华东师大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和化 | 4 | 22 |
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 | 6 | |||
物理学 | 4 | |||
生物科学 | 3 | |||
哲学 | 不限 | 3 |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 | 2 | |||
武汉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和化 | 1 | 2 |
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 | 1 | |||
哈工大 | 智能装备与系统 | 物和化 | 1 | 4 |
材料科学与工程(航天材料) | 1 | |||
数学类 | 1 | |||
应用物理学 | 1 | |||
兰州大学 | 物理学 | 物和化 | 1 | 1 |
中国人大 | 数据计算及应用(智能科学) | 物和化 | 1 | 5 |
数据计算及应用(数据智能) |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 不限 | 3 | ||
历史学类(含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专业) | ||||
哲学 | ||||
天津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智能科学) | 物和化 | 2 | 8 |
应用化学 | 3 | |||
工程力学 | 3 | |||
东南大学 |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和 | 物和化 | 3 | 5 |
物理学类(电子科学) | 2 | |||
南开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和化 | 2 | 6 |
化学 | 2 | |||
生物科学 | 2 | |||
厦门大学 | 历史学 | 不限 | 2 | 4 |
哲学 | 2 | |||
中南大学 | 应用物理学 | 物和化 | 2 | 4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 | |||
中山大学 | 哲学 | 不限 | 2 | 4 |
生物科学 | 物和化 | 2 | ||
西安交大 | 数学类(包含: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身 | 物和化 | 2 | 6 |
物理学 | 2 |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2 | |||
中国海大 | 海洋技术 | 物和化 | 2 | 2 |
大连理工 | 生物工程 | 物和化 | 2 | 2 |
华中科大 | 物理学(电子科学)(依托集成电路学院培养) | 物和化 | 3 | 3 |
湖南大学 | 应用化学 | 物和化 | 2 | 2 |
四川大学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 | 2 | 2 | |
山东大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和化 |